李奶奶展示刚做成的米花糖
立春了,晋宁县晋城回龙村东头李树明家里陆陆续续来了8位老人,他们要帮李树明家把100公斤大米做成米花糖,这些米花糖将送入市场,成为家家户户庆祝春节的食品与饰品,悬挂在家中的屋梁上,摆在节日的餐桌上,为春节增添年味。
在李树明家的传统民居里,10来个人围坐在两张矮脚木桌旁,大伙嘴里不停地说笑,手中的活计却丝毫不落。之前准备好的米花要先用麦芽糖熬成的糖稀浸泡,然后取合适的分量装进特制的锡碗里。圆形木模上刻着“福”、“寿”等象征吉祥的文字,艺人们先用黄色的米花填充字形,再用红色的米花补满木模空白,模具填补完成后,往锡碗里一倒,糖稀自然将不同颜色的米花全部粘在一起,随着艺人们不停转动手中的小碗,米花糖渐至浑圆,一两分钟后,终于成型。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的米花糖仿佛一个小小的白胖娃娃,系了个红肚兜,肚兜上还绣着一个金色的“福”字。
63岁的李奶奶介绍,这门手艺从自家高祖那辈就传承下来,到现在,已经有百多年历史。做好的米花糖,要放进干净的稻草里“养着”——用稻草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,加速凝固定型。晋城回龙村的米花糖,不仅是当地民俗的一道传统年味,更是晋宁群众的朴素智慧。
严宗强